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老字号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、技艺或服务,具有深厚文化底蕴,在岁月流转中形成巨大影响力。随着国潮热兴起,很多老字号应时而变,获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。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不义之财,花式“蹭名牌”“搭便车”。有的牌匾、装潢陈设出现老字号名称和商标,有的在标语上暗示自己是某老字号,还有的恶意抢注、囤积老字号商标或域名,相关行为损害了老字号的信誉与利益,对消费者形成误导,涉嫌攀附商誉、混淆市场,构成不正当竞争。
客观来说,老字号被“擦边”、被“碰瓷”案例较多,涉及行业以及地域范围广泛,尤以食品、餐饮、文化艺术和医药行业居多。归其原因,一些老字号受制于传承时间久远品牌权属不清,打假难度较大;一些经营者知识产权理念薄弱、品牌反应速度较慢,维权相对滞后。帮助老字号企业走出维权困境,需要有关部门主动作为,更好维护企业合法权益。
北京市检察机关联系知识产权局成立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专班,引进专利审查员、高校学者等辅助人员,建立多层次专业辅助办案机制,做好摸底排查、普法宣传等工作。这也启示我们,保护老字号品牌不能单兵作战,必须形成部门合力。立法层面,应出台更为严格的商标抢注管理办法,从源头上减少知识产权纠纷;司法层面,要厘清老字号的历史沿革和传承关系,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,也要依法加大打击力度,明确损害赔偿,提高违法成本;执法层面,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,营造更好营商环境。
老字号遇到新问题,除了强化外援,也要修炼内功。品牌是老字号的核心价值,经营者必须建立科学的品牌发展规划。一方面要“主动出击”,通过产品、营销等方式增强市场竞争力,扩大品牌效应。另一方面要“自我保护”,针对具有显著性的字号外观、工艺流程、防伪商标、产品特征等,及时建立品牌防御和保护体系;对于历史遗留问题,厘清权利界限和权属划分;对于侵权行为,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,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。
拥抱新市场,擦亮金招牌。穿过岁月变迁,老字号企业无不面临转型升级的新课题。这对工艺流程、产品形式形成新的挑战,也对经营理念、法律意识提出更高要求。唯有适应时代变化,维护品牌声誉,共塑品牌价值,老字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续写新篇、历久弥新。
(人民日报中央厨房·思聊工作室·马原)
-
艺术家边剃头,边作画,用10万根白发创造“新东方明珠”这是一幅发人深思的画作。近日,上海艺术家杨烨炘走出封闭2个月的家门,以行为绘画的方式创作了《新东方明珠图》献给上海。杨烨炘以疫情期
-
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?亚马逊回应“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。”近日,消费者赵先生向《中国消费者报》投诉,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,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。
-
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“阳光二手车”工作,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,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,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,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-
国家卫健委:家庭医生签约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有望打通3月15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《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发布。
-
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:冠军碧桂园近日,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(金额)TOP100榜单。令业内惊讶的是,除了品牌房企名次“乾坤大挪移”,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“名不见经传”的新面孔。
X 关闭
X 关闭